返回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
欢迎您!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行业新闻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服务  
张永亮:精细化管理与合理营养提高生产效益
添加日期:2014-06-20   来源:广东饲料行业信息网   阅读次数:2253

《农财宝典》记者 孙亮

《农财宝典》:在猪群免疫系统的完善过程中,需要免疫物质和免疫信号以及一些非营养物质的加入。这些具体到营养上面,体现在哪些物质?

张永亮:在免疫系统,能量成分主要为动物提高能量,如淀粉和脂肪类;物质成分主要为动物提供结构的物质基础,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信息成分主要为动物提供相应的信号,也可以理解为功能性物质,对动物机体产生调解作用,如多糖、多肽、氨基酸、维生素、部分离子及其他非营养性物质。正是这三种要素,构成了动物有机体的动态需求,为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各种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基础条件。

《农财宝典》:在免疫的过程中,各大营养物质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张永亮:免疫系统的激活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物质需求,需要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提供能量;需要辅酶(维生素及其衍生物)传递电子(氧化呼吸链);合成免疫相关的蛋白质及脂类衍生物(抗体、细胞因子等);超氧负离子的产生(氧爆发);抗氧化系统的激清除超氧离子(抗氧化维生素如VECGSHCysGlySODCatGSP等);细胞分化与增殖(DNA复制、各种细胞成分合成需要大量的能量及核苷酸、氨基酸、脂肪、碱基、磷酸基团和其它脂类等物质);所以,充足而均衡的营养是动物维持正常的免疫机能所必需的。

《农财宝典》:目前国内的营养标准基本都是参照国外的,很少结合国内的生产实际进行调整,营养能否达到动物需要的标准,如果不能,会不会给动物营养与免疫带来影响?

张永亮:实际上,影响动物营养的一个很大原因是饲料原料的质量。国内的饲料资源长期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整体的质量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原料基本营养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广东的玉米和东北玉米,其营养组成、淀粉结构等都有差别。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没有根据这些差异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目前国家也在着手建立这方面标准的测定,未来的饲料配方,同一种原料根据产地、品种等的不同,会有更为精细的营养数据可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方地区,由于高温高湿的季节较长,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霉菌毒素,对包括免疫在内的猪群生长因素影响最大。

《农财宝典》:目前多数营养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已经研究的较为充分,作为关键营养物质之一,脂肪近几年被提到的次数也逐渐增多。在猪群生长以及营养中,脂肪目前的应用状态是怎样的?

张永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粮中的脂肪含量并非越高越好,高浓度不饱和脂肪酸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而在低浓度或缺乏时淋巴细胞增殖加强。此外,长短链脂肪酸、饱和与非饱和脂肪酸的搭配都直接影响到猪群的生长和免疫。必需脂肪酸缺乏,能够降低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1次和2次接触T细胞依赖性抗原和非T 细胞依赖性抗原血清的相应抗体水平降低。过高的脂肪含量,同时会造成机体免疫力过低。

另外,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免疫关系密切,其机制可能是:影响细胞膜磷脂脂肪酸构成;影响细胞膜流动性;能调节细胞因子(IL-2IL-12IL-26TNF-2αNF2κBCOX2PPAR 等)的表达。

《农财宝典》:您曾经在一次论坛中讲到,饲料中的蛋白对动物体来说也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依据?

张永亮:高蛋白质日粮可影响动物的机能,如肝脏内某些脱羟酶的表达,从而影响色氨酸的代谢,影响DNA 的合成与循环反应,从而影响免疫功能,饲料蛋白过高也会出现一定的免疫抑制。

《农财宝典》:与免疫抑制相对的是,免疫应激也是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不良状态,很多时候,应激与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永亮:免疫系统激活导致猪群行为和代谢发生变化。免疫应激过度,将使机体用于生长和骨骼肌沉积的营养物质转向维持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下降,动物体营养需要量发生改变。

免疫应激刺激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这些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于外周,导致一系列代谢变化;细胞因子也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合成细胞因子,改变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表现为降低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分泌,提高血浆皮质酮水平。

通俗来说,就是原本用于机体生长这部分营养物质转移到了过度免疫上面,对生产来说,是不利的,直接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

《农财宝典》:结合到生产实践,您认为,除了营养因素外,影响当前猪群免疫力低下的原因还有哪些?

张永亮: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品种来说,从外国引种的过程中,种猪出现的不断的退化,环境的改变对优良基因的表达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导致了一些优秀的遗传基因,不能表达为优秀的性状。

《农财宝典》:目前国内猪的生产、繁殖性能较低,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的管理没有给予猪群一个最适宜生存的条件。有没有办法在满足规模化生产的前提下,在管理细节上,作出些许的改善?

张永亮:严格来说,规模化生产与满足猪群天性并不是一个矛盾。规模化生产也可以做到在注重猪群的天然习性的基础上进行。在母猪分娩前,提供较为宽敞的活动场所,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将限位栏的空间进行适当的调整,给予母猪一定的自由空间。建议每头母猪每天饲喂1kg左右牧草等青饲料。

从猪场管理层面来说,中小的猪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标准化的技术。在国外,从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到哺乳母猪到小猪、中大猪等等一整套系列的操作方案。

《农财宝典》:抗生素替代是一个老话题了,在您看来,在众多一线产品中,哪类产品的市场潜力最大?

张永亮:我们在从国外引种的时候,也引进了一些外源性的疾病,目前国内的猪群普遍存在混合感染的阴霾。

在仔猪阶段使用微生态制剂,目前被已经被业内不少人认可。仔猪肠道除了发育并不完善外,稳定的菌群平衡没有形成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就是帮助有益菌在仔猪肠道内形成建立。

另外,仔猪断奶阶段饲料由液体的乳汁变为固态的植物性饲料,而体内的酶系统并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早期仔猪消化道内主要是乳糖酶和一些针对乳汁中蛋白(主要是酪蛋白等)的蛋白酶。饲料转变后,蛋白成分的变化、淀粉的加入等因素,都需要一些新的消化酶来辅助消化吸收。

上一条:有机饲料、功能性饲料将成主流         下一条:盛夏季节做好舍饲鸡场防护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收藏此页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销售网络 客户留言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广东京基智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19412号  管理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