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遇龙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饲料配方师不仅要研究必须氨基酸的营养与生理功能,非必须氨基酸在动物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需要引起重视。”4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2015新常态下饲料科技创新论坛上表示,我们做饲料配方,未来需要建立饲料配方模型,综合考虑20种氨基酸的需要量,充分发挥其功能。
印院士表示,以精氨酸为主的代谢途径在孕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这些营养物质可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质周转和细胞繁殖,对胚胎发生、血管生成、胚胎着床、胎盘生长和发育、血流量和胎儿生长发挥重要作用,能达到提高窝产活仔重,降低死胎数等作用,且NCG(N-氨甲酰谷氨酸)可有效替代精氨酸提高母猪繁殖性能15%.
试验结果显示,对妊娠母猪全期添加精氨酸生素500g/吨,可以让母猪的产仔数提高14.5%,平均窝产活仔数提高14.1%;妊娠前期添加达到1000g/吨,能使窝产仔总数和平均窝产仔数分别提高11.9%和14.8%;而在妊娠后期添加量达到1000g/吨,窝均产活仔数和仔猪初生重分别提高5.3%和6.8%。
在攻毒试验中,精氨酸同样表现出色。印院士介绍,在妊娠期第30-19天给感染蓝耳病的母猪饲喂添加1%精氨酸或0.1%NCG(N-氨甲酰谷氨酸)的饲料,能提高其窝产活仔数、窝产活仔重和抗体水平。精氨酸和脯氨酸可缓解由圆环病毒感染导致的繁殖性障碍损伤,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能力。精氨酸和谷氨酸能够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缓解由呕吐毒素造成的肠道抗氧化系统损伤。
根据《广东饲料》了解,我国母猪平均受精卵数量有16.2个,从排卵到受精这一期间,卵数变化不大。不过到妊娠25天时,胚胎却只剩下12.3个,减少了24%。印院士表示,精氨酸可以提高母猪胚胎着床率6%-15%,但同时受饲料配方、养殖环境、母猪健康水平等因素影响。
有饲料配方师提出疑问,在猪场的对比试验中,精氨酸对于初生重、断奶重增加并不明显。印遇龙对此认为,这可能与母猪和仔猪基础日粮中的精氨酸浓度有关,超过1%会产生副作用,太少则起不到效果,需要饲料配方师认真计算。另外,在猪场环境较好,应激减少的情况下,精氨酸的效果也不明显。
此外,印院士还强调,精氨酸可以改善猪肉品质,瘦肉率明显提高,脂肪率下降。这是因为精氨酸改变养分代谢途径,从而提高了氨基酸利用率。研究发现精氨酸靶向调控营养素分配沉积,揭示了精氨酸降低和重新分配体脂的分子机制是差异调控不同组织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饲料配方师不仅要研究必须氨基酸的营养与生理功能,非必须氨基酸在动物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需要引起重视。”4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2015新常态下饲料科技创新论坛上表示,我们做饲料配方,未来需要建立饲料配方模型,综合考虑20种氨基酸的需要量,充分发挥其功能。